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

110717-110722_美國學習觀察 第四週

        這週是我們的實習週,花了三天的時間在觀摩、教學上,相對的課程就有些壓縮、零碎,這回我也綜合著講,主要聚焦在老師的教學活動。

1.藝術融入語言教學
        上回提到Gordon帶我們去美術館參觀,我們在美術館裡做了兩個小活動:
第一個活動─ 字到詩


















        我們盯著這幅畫幾秒後閉眼,再度睜開眼睛的時候寫下腦海中的第一個詞,大家把詞帶到課堂上當做創作材料。











        我們利用學員們提供的詞彙做了首小詩,盡量使用白板上的詞彙,但是可以自行增減。 這是利用合作來促進學習的方式,你提供的詞彙是別人的創作基石,他人的詞彙對你來說也可能是很好的知識輸入。 我本來以為我沒辦法寫出一首英文詩,但我成功了! 這可以移植到華語教學,也可以順便把律詩絕句的基本概念融入,例如幾句、幾個字、字詞重複等概念。


第二個活動─散文到詩
        我們要在美術館裡選擇看對眼的畫作,用四、五句話單純描述你看到了什麼。 我選了Mary CassattThe Boating Party。 我跟這幅畫很有緣份的! 因為在大學時期我買了一本英文雜誌,裡面有一篇文章就是在介紹Mary Cassatt,也介紹了他的印象派風格畫作,也就是這幅我選定的The Boating Party,居然可以跨一個海洋看到真跡!當下覺得非常感動,謝謝上天給我這個機會跟他見面。

        把描述小文章帶到課堂,這回我們的挑戰是將散文轉化成詩作,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放大觀賞,我就不把我的醜小孩拿出來害人了!
        這兩個活動鼓勵學生創作,我本來以為我這輩子是不可能寫詩的,但利用了大家的力量(提供了不少美麗的詞彙),利用畫作影像的力量,最終寫出了幾首小詩,其實還挺鼓勵人的。


2. 別人的問題有可能也是我的問題
        超爛的標題XD
        簡單的來說是合作式學習。 我們在做網路版學習歷程檔案時總會發生一些狀況,這些問題有可能是我的、也有可能是別人的,那大家一起把問題寫下來吧! 取代傳統私下請教,學員們將問題寫在大字報上一起解決。


3. is, is not











        我很喜歡這個遊戲,主要是集結眾人的智慧,一起把大概念釐清。
        今天的授課主題是constructionism 結構式主義,關於結構式主義的大概念究竟有什麼呢? 他是active還是passive? Chomsky隸屬這個學派還是Skinner? 大家持續的將幾個名詞歸類,屬於constructionism的概念分到is、不是的移到is not,老師會持續給大家提示,玩到正確為止。

4、KOLB
這是寫課堂反思的一個很好用的小技巧/步驟。
K= Concrete Experience, 
What happened?
O= Reflective Observation,
What I think/feel about what happened?
L= 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,
What I learned from thinking about what happened?
B= Active Experimentation,
What I will do based on what I learned?

翻譯成中文版+小提醒:
K= 客觀描述你在課堂上發現了什麼? 一個現象、學生的一個反應
O= 你當下的感覺是什麼?
L= 你認為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情? 原因? 反省?
B= 下一次你會怎麼解決這個問題?


4. Fishbowl
        這是一個旁觀者清 當局者迷的破解遊戲XD
        活動大概像這樣,每次四隻fish進bowl裡玩,其他學員就是為在bowl旁的貓。 這四位同學會討論自己最糟/最好的教學經驗,其他三條魚會討論、給意見,其他貓會在外側聆聽,如果你覺得你可以幫助討論,隨時可以進到bowl裡幫忙。











        這其實不是玩fish bowl的好位置,最理想的桌子擺法是中間五張椅子是fish,其他學員要圍著他們坐一圈,這樣才可以仔細聆聽、建議、寫筆記。 真正的fish bowl玩法還處理到同儕評鑑,坐在內側當魚的學員要努力討論、坐外側的學員要依照內側學員的討論表現評分。


        除了上課,我們也到了不少地方玩耍,有空再補遊記給各位囉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